父親節前夕我們推出互動活動“哥們兒,跟我們嘮嘮你的老爸!”我們的初衷是,想知道兒子對父親的瞭解有多少,知道父親在成為父親以前的那些事兒嗎?記者瞞著讀者孟祥武,揭開他父親的身世之謎隨著這篇報道的推出,我們策劃的互動活動也將揭曉答案一位兒子將第一次讀到老爸的真實故事今天,讀懂父親來源:新文化報 - 新文化網
  老孟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兒子被影響也喜歡上釣魚了 本報記者 白石 攝
  A04版
    今天是父親節,祝天下的父親健康快樂!
    前幾天———具體說是6月11日,我們冒著得罪女士們的風險,小心翼翼推出了一個互動活動:哥們兒,跟我們聊聊你的老爸!
    男人的表達是不是天生就內向?老實說,打熱線的人不像期待的那樣多,不到40人———這些讀者將會獲得本報提供的兩張長春溫泉票(每張價值128元)。讓男人談父親,真是很難,遠不如同期我們另一個活動教大家怎麼寫作得到的反饋多。
    稀少的、珍貴的打進熱線的讀者們問:為什麼只與男生聊?
    有一部電影,如果你沒有看過就out了。這部電影名叫《內布拉斯加》,2013年年底上映,黑白膠片拍攝。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其實就是與父親一直有著隔閡的小兒子,在成年後從來沒回去過的故鄉小鎮上,逐漸瞭解到父親年少時的過去,這些事情,他從不知道。最終,他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並圓了老人的夢。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催淚佳作,在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得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女配的4項提名。
    OK,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個問題,為什麼只與男生聊?
    我們覺得,就像影片里所表現的那樣,有些事情,有些情結,只有男人間才會相互理解並印證。任何一個父親的成長過程,首先必須是男人,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父親節的核心,其實是男人的節日!
    所以我們就有了這個想法,打進電話對父親說愛的讀者們,真的瞭解父親嗎?父親在成為父親以前的那些事情,有幾個人知道呢?
    6月13日,我們推出了一份針對瞭解父親程度的簡單問卷,很顯然,沒有人打滿分。
    我們瞞著這些打進電話的讀者,偷偷去採訪他們中一些人的父親的故事,並最終將一位最有故事的父親寫進了今天的特別策劃里。
  一個父親的樣本:老孟的故事
    在我們採訪之前,這位打進本報熱線的讀者孟祥武說,父親沒有兄弟姐妹,但他並不知道父親其實是一位孤兒……在他的眼裡,深愛著的父親是一位忠厚、老實的平凡人,跟誰都笑呵呵的,對待鄰居、同事非常熱情。他回憶,上個世紀60年代初,他剛剛記事,因為還有兩個哥哥,一家人的吃飯肯定成問題。為了讓孩子們吃飽,父親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給人剃頭,在父親眼中,孩子能吃飽飯比什麼都重要。
    然而,當我們從頭梳理孟祥武並不瞭解的歷史時,卻發現他的父親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一個堅韌、拼搏、果敢、自強的硬漢!好吧,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老孟的故事。
  8歲
  他成了孤兒
    1939年的3月,黑龍江通河縣還籠罩在嚴寒之中,抬眼望去一片荒地,白皚皚的殘雪映照著裸露的枯草和禿山,廣袤貧瘠的土地上,只有一些低矮的平房上躥起的裊裊炊煙,還有幾分生氣。很多當地的百姓這樣形容通河縣: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沼澤和荒原。
    老孟就出生在這個季節,這個地方。那時候的孩子,腦袋不靈光,老孟一直長到6歲,也不覺得和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但就在這一年,一個男人出現在老孟的生活中,母親帶著他改嫁了,從此他要管這個陌生男人喊聲爹,直到那時老孟才知道他沒有生父,父親的印象在他這裡不是模糊而是沒有。母親的身體不好,8歲那年,母親也從他的生命中消失了。
    他變成了孤兒,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走得近的親戚。按年代推算,那是1947年的事,動蕩的年代淹沒掉多少孤兒在史料里是查不到的,但老孟活了下來。
  12歲
  用自己給叔叔家換來兩袋米
    記不清過了多久,姥姥將他接回家,給一口飯吃。老孟現在想起那時候的那口飯,是異常清晰的。就在那一年,一個自稱是老孟親叔叔的中年男人將他從姥姥家接走,說畢竟是個男孩,不能斷了他哥這一脈的香火。
    從沒人跟老孟提起過父親,也沒人告訴他父親是怎麼沒的,這些事,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8歲的他,跟著叔叔來到通河縣下麵的樺樹村,叔叔家孩子多,又來了一個男孩,日子自然過得捉襟見肘。
    黑龍江冬天的冷風是冷酷的,身上的破棉襖呼呼往裡鑽風,手和腳凍得通紅通紅,生出凍瘡是常有的事。即使這樣,在叔叔家的4年,算是老孟童年裡還不錯的全部記憶。後來他的繼父又找到叔叔,說他之前有一房妻子,女兒比老孟大15歲,但沒有兒子,想用兩袋米把老孟接到他身邊撫養。叔叔沒有一口答應,讓老孟自己做決定。
    12歲的老孟已經懂事了,叔叔家的5個孩子都比他小,生活很困難。他沒過多考慮,即使再留戀這裡,老孟還是跟著繼父來到長春,只為能給叔叔家留下兩袋米!
    那時,繼父跟著人家在松花江上運木頭,長春哈爾濱兩地來回跑,老孟就跟著繼母和姐姐生活。
  13歲
  開始送煤賺錢
    剛到長春那會兒,老孟他們住在現在的長春市白菊路附近。不解寄人籬下是何意,但要知道得看著繼母和姐姐的臉色過日子,老孟需要找份活兒乾,幫襯家裡。
    白菊路附近有個不大的鐵路商店,裡面供給百姓平時吃用,那時候樓房不多,多數人住平房燒爐子,所以商店也供給煤,正好缺個推煤送貨的人。一個不到14歲的孩子,把這份工作應承下來,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那時候的人,不懂得什麼是有品質的生活,只知道老天讓你活著你就得活著,日子就要往下過,遠遠沒有現在人的想法多。
    商店門前放著一堆煤、一把鍬、一輛手推車,每天老孟站在外面拿著鍬,要不停地撮煤裝到袋子里,推著車子把煤給人送到家,有時撮煤撮得慢了,老師傅會照著屁股踢一腳。有時車壞了,就得給人扛過去。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就這麼一鍬一鍬地撮,只有吃飯的時候能進屋坐下歇歇。而撮煤送貨賺的錢,老孟是沒機會拿到的,商店每個月會直接交給繼母。
    撮煤的時候,老孟常常會機械式地做著這些動作,但腦袋里會想:這撮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兒?要過好日子就得乾點有技術含量的,老孟也這麼想!
  17歲
  進汽車廠當工人
    不撮煤的時候,他就瞞著別人偷偷跑去勞動局,看看有沒有其他地方招工。老孟忘記了當年究竟這樣偷偷跑了多少回,但終於有一天,勞動局一個工作人員說,汽車廠要招工了,想來就參加考試吧!
    老孟念的書不多,但一心想學點技術,他的夢想就是當工人。經過筆試和麵試後,他回去邊撮煤邊等消息,一個多星期後,有人上門來通知說考上了,去上班吧。
    這是老孟人生里,第一次毫無顧忌地表達著自己的雀躍,因為這完完全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1956年5月30日,這個日子老孟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他實現夢想的日子,進廠當工人了!可愛的單位給他發了一身神氣的嶄新工作服,而在那之前的17年,他穿過的新衣服幾乎沒有。
    看著廠里發的這身工作服,老孟覺得人生真幸福,這些年的煤沒有白撮,苦沒白熬。
    一年的學徒生活結束後,老孟正式上崗,也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筆工資。握著手裡的18塊錢,這個18歲的年輕人,激動得想要歡呼。
  19歲
  難忘那位姑娘清澈明亮的眼睛
    轉年,有人給他介紹了對象,介紹人是繼母家的鄰居,但後來他成了介紹人的連襟。那位姑娘嫻靜、溫婉,白靜的臉上有雙清澈明亮的眼睛,老孟的心翻騰了,最終讓這個姑娘成了他三個兒子的媽。
    剛結婚那會兒沒有房子,就在繼母樓下租了個20多平方米的小屋辦了喜事。從此,老孟有了新的人生目標,他要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讓孩子在溫暖、親情濃厚的氛圍中成長。
  成家後
  為讓孩子吃飽偷偷給人剃頭
    那時的招工用人政策真棒!結婚一年以後,妻子因為是一汽職工家屬被招進廠,就在這期間,她懷了孟家老大。
    老大淘得很,就屬懷他時反應最大。初為人父的老孟可是高興壞了,他想著要把這些年自己身上缺失的愛,都獻給他的孩子。
    孩兒他媽說,要吃長江路上的苞米米查粥,老孟拽著媳婦的手就往長江路奔。後來陸續有了老二、老三,家裡變得越來越熱鬧。老孟說年輕時沒什麼浪漫的事,只覺得相互扶持著踏踏實實往前過日子,就是最浪漫幸福的事兒。
    老大是1959年出生的,出生就趕上“3年自然災害”。沒辦法,家裡東西不夠吃。老孟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給人剃頭,就為給孩子賺口飯吃。早上出去時,老孟的念想就一條:多剃幾個頭,讓孩子能吃得飽吃得好點。
    後來,這件事被廠里知道了,老孟被扣上了“搞資本主義”的大帽子。
    20多年前,老孟帶著老伴兒回過一次黑龍江通河縣,但是找不到一個沾親帶故的人,那次也就成了老孟離家後唯一一次重返故鄉。現在,長春是這個獨立拼搏的男人的家,這裡有他幹了一輩子的工作,有熟悉的環境,有親人,有朋友。
  怕孩子難受不提自己過去
    回憶起以前的事情,老孟說,以前的日子再苦再難都過去了,這些事不和孩子們提起,是不想讓孩子心裡難受。年輕時候的堅持,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道理,只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遺憾。
    “作為父親,我有義務和責任讓孩子不再受我曾經受過的苦。”老孟說,“現在看著三個兒子都結婚生子,工作順利,家庭幸福,我心裡真幸福,覺得這些年吃的苦受的罪都值了。”
    今年6月,笑呵呵的老孟坐在寬敞的房間里說,為了讓他住得舒服點,小兒子3年前買了新房,單獨為他準備了房間,擺上舒適的床,掛上超薄電視,放幾盆他喜歡的盆栽。
    老孟依然每天習慣早睡早起,早上起來為兒子兒媳和小孫女兒準備早餐,吃完出去遛彎,儘管已經75歲了,但身體健康硬朗,出門見著誰都愛打個招呼,有時看著大門口的保安在太陽下站久了,也會叮囑一聲:“小伙子站這兒多熱啊,進屋待會吧。”
    他熱情幽默,現在家裡十幾口人,今年又添了第四代,更熱鬧了,他經常給老大打完電話,再關心下老二,現在又要經常去看看重外孫,格外忙碌。
  ■評價
  小兒子:不知道父親是孤兒
    按照我們的想法,在這篇報道見報之前,給我們打來熱線電話的讀者是不該知道父親的真實故事的。但有些事情很難掌控,孟祥武還是知道了我們採訪了他的父親,並且提前獲知了原來父親是孤兒,原來年輕時過得那麼苦的真相,當他知道這些事時,非常吃驚!
    小兒子孟祥武說:“我爸從不提他的過去,我們原以為爸爸只是跟親戚少有走動,沒想到他是孤兒!”
    孟祥武還記得小時候,廠里給加班的工人發麵包,爸爸每次都捨不得吃,即使餓著肚子也會把麵包揣回來,“我最高興的就是看著他回到家,笑著從懷裡拿出麵包,然後讓我們哥仨分著吃。那個年代吃的都是雜糧,不比現在天天吃大米白麵的孩子幸福,但父親有辦法把小米、玉米這些雜糧都磨成面,蒸成特別好吃的發糕,那時候一起玩的孩子都覺得我們哥仨太幸福了。直到現在,父親對於剩飯剩菜還是捨不得扔,好東西也都留給孩子吃,我們都覺得老一輩人年輕的時候日子過得苦,所以節儉,沒想過父親的童年那麼苦。”
    “以前只知道爸爸幽默樂觀,不曾想他年輕時那麼堅韌剛強;以前只知道爸爸對孩子格外寵愛,不曾想這份給予,飽含了他那麼多的缺失。父親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遇事總會提醒我們:‘人要有親情,懂得感恩,別人有困難能幫就幫一把。’”孟祥武說。
  二兒媳:公公總笑呵呵的,很慈祥
    老孟的二兒媳婦說:“我談戀愛時,就覺得我爸人好,總是笑呵呵的,很慈祥。我結婚後和老人住在一起,我爸每次出差回來,都會想著給我帶當地的衣服和鞋,讓我覺得很感動。我公公婆婆都是很為兒女著想的人,從不說他們的苦,我們做兒女的也不知道他們年輕時候的事,但我婆婆住院期間,偶爾會跟我講起以前的事,只是隻言片語的,當時我就感覺他們年輕時肯定吃過不少苦,但我從沒想過父親是孤兒,他一個人堅強地度過了他的青春,真不容易!”
  鄰居:別人有困難,他就會幫忙
    30年前,老徐是老孟的鄰居。“他家要養三個男孩,生活很拮据,但比我家稍好一些。老孟這人熱心腸,只要鄰居有困難,他知道的話,一定出手幫忙。年輕時我賺得少,家裡人口多,吃得多,有時候老孟會直接塞給我一兩塊錢,然後叮囑我讓孩子吃點好的,有時候也會送點苞米面或者他家蒸好的發糕。”老徐說,“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小時候過的都是苦日子,但家裡兄弟姐妹多,大家也會相互照顧著,認識老孟以後,就覺得老孟待我像親兄弟。”
  ■感言
  試著跟父親做哥們兒!
    今天是父親節,我們祝天下的父親身體安康,開心快樂!
    同時也想對成年的孩子們,特別是兒子們說幾句話:是的,我們知道大家都愛父親,父子情深這種話就不費言了。我們想說的是,試著去瞭解一下你父親的過去,特別是他在成為父親以前的過去。每一位父親都是一本書,一本男人的書。如果你有機會打開這本書,或許會感覺,這個男人啊,如果你早生幾十年,可能會跟他成為最好的鐵哥們兒!
    這就是我們在今天想說的話,除了孝順與愛,兒子們如果能跟父親進行好朋友般的情感交流,可能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
  本報記者 邢程
  “哥們兒,跟我們嘮嘮你的老爸!”續
  (原標題:今天,讀懂父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77ttbc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